纺织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传统工业,更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加入WTO,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纺织业大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纺织业的强国。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领跑的密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李陵申、孙淮滨做客央视《焦点访谈》解密领跑密码。
在宁波市北仑区,一座号称全球最大的服装加工厂,连同它分布在安徽、浙江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工厂一起,每天生产出约200万件成衣。全球多个知名运动服饰品牌都由这家企业来代工生产。
绍兴柯桥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都在这里交易。2021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群,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
位于山东泰安市邱家店镇的姚家坡村,每天进购的30多吨布料,被制作成约16万条秋裤。这里一年生产的秋裤总长度,加起来能绕地球赤道1圈多,成为名副其实的“秋裤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说:“生产规模我们是最大,现在一年纤维加工总量大概是5800万吨,占世界5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去年是3160亿美元,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还多一点。”
从生产、出口,再到消费,支撑这些庞大数字的,正是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整、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产业链。
孙淮滨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像我们如此丰富、系统、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既有上游的原料供给,包括石化、农业,同时每个纺织链条上的细分行业应有尽有,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服装,还有纺织机械、服装机械,贯穿于整个产业链。”
一件衣服从棉花到纤维,再到织布、染色和成衣,中间需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纺织业也因此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纺织业,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释放出巨大产能,为全世界源源不断提供着价廉物美的服装。而随着规模不断增大,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纺织业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
孙淮滨说:“我们自身体量已经非常大了,让它再快跑,可能性不大。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环保压力,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样一系列因素,使得我们必须要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说:“三十多年前十万锭的工厂有一万人,相当于万锭用工有一千人,通过智能化工厂,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了纺织工厂夜间无人值守的愿景。”
在江苏常熟,一个能存放150万箱衣服的巨大自动化立库中,3分钟就能锁定一件衣服,并且自动贴上快递单,传送到运输车辆上。整个仓储区单日吞吐量最多可达100万件, 搬运、分拣、配送、清点库存全由机器人完成 。
每隔6秒,企业大数据平台上的全国销量数据都会被刷新,并进行实时市场走向分析。
李陵申说:“经过这几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批勇于创新的纺织企业正是在这期间,通过转型升级,向着产业链更高端加速迈进。
超细纤维广泛运用于高档服装、家纺面料、高性能过滤材料、洁净材料、高端汽车内饰等多个领域。通俗地说,一万米长的超细纤维单丝仅有不到0.028克,这也意味着重量112克的超细纤维单丝,便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一根超细纤维的内部形态,这样一根纤维单丝里,其实还分布着总数为2664根单丝。这种直径仅为头发丝1/100的“海岛超细纤维”,就是该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量产的成果。如今,这家企业超细纤维产品年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约60%,成为重要生产基地。
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是该企业从跟跑到行业领跑的关键,近十年来,企业投入近1000亿元打通化纤上下游产业链,新技术产品数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除了不断挑战超细纤维的极限,用回收塑料瓶制成的再生纤维,也成为它们主要研发方向和利润增长来源。
一个塑料瓶重约20克,5万个塑料瓶可制成1吨再生纤维,该企业一年可以生产25万吨再生纤维,消化掉125亿个废旧塑料瓶,从而减少约50多万吨碳排放。2020年,盛虹集团牵头创办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旨在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公关。就在今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纤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李陵申说:“化学纤维是纺织纤维材料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化学纤维生产量占到全世界70%以上,占比这么高,应用范围这么广,这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说:“按照中国服装协会的推算,现在中国服装市场整个零售规模超过4.5万亿元,网上零售超过2万亿元。”
陈大鹏说:“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新的发展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原来到服装厂去看,流水线生产的都是一个类别的服装,但是通过把每个裁片,用了不同的芯片,到了流水线以后,流水线的工人根据每个裁片不同缝合要求就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大规模定制。”
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穿衣需求,催生出大量小众品牌和更多想象空间。直播电商这种新业态,让服装行业从设计到生产,从批发到零售的传统模式也发生着巨变。
大连一家定制服装企业,除了线下门店,它们的销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网络订单,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上选择面料,参与款式设计,还可以实现远程量体,只需要按照要求拍摄照片就可以智能地展示出领围、腰围等多个部位的尺寸数据。
陈大鹏说:“最核心的是跟消费者缩短了距离,在最短时间给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纺织业不仅在各个环节都在做大做强,进行转型升级,纺织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除了人们所熟悉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也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从冬奥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到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材料,再到工业粉尘大气污染治理使用的“袋除尘”过滤技术等,可以说,今天的纺织业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衣被天下”的概念,而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成为企业的立足点,也让我们对中国纺织业的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这也意味着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正是纺织业通过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科技、绿色、时尚是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纺织业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回应的正是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人,从穿暖,转变为穿好,穿着多样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纺织业融入世界,从大步追赶到并驾齐驱,再到引领全球,繁华霓裳的背后是几代纺织人,勇于参与国际竞争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