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挡车工工资10000+,东南亚2000,你拿什么跟人家比?
制造业已经没有秘密可言,需要的比拼的就是成本!
在江浙一带,即便是挡车工这类比较基层的员工,资历较深的熟练工月薪也已经达到1.1万-1.2万元左右,水平稍微再降一档的挡车工,月薪也达到了9000元左右。
而目前越南普通月薪大概在2000-2500元左右,孟加拉月薪大概位于2000元左右,柬埔寨月薪大概在1000-2000元之间,平均劳动力成本是国内的五分之一。
过去,我国纺织产业80%以上的产能都聚集在沿海地区,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越来越高。山东纺织企业鲁泰是Burberry、Gucci、优衣库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其财报显示,2012年鲁泰衬衣费用中人工工资占比为29.4%,到了2015年已攀升到39.1%,三年间人工成本占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
除了人工成本的优势,优惠的税收政策、低廉的土地成本也成为东南亚招商引资的筹码,鲁泰的财报就显示,其在柬埔寨享受3年启动期+3年免税期+1年优惠期的免企业所得税收优惠。国内棉纺织头部企业天虹纺织在财报中曾表示:其位于越南广宁省的工业园区,土地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原始价格仅为每平方250元。
中国至今仍是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大国,且产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地区。但随着成本的上升,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有大量产能从沿海转移。据了解,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南亚如孟加拉国投资的企业也有百余家。
在控制成本的考虑下,中西部也是部分企业的选择。2021年1-11月,山西、宁夏、四川和西藏等中西部城市服装出口增幅均超过100%,显示了不错的产业增长势能。但相对于东南亚产业转移的声势浩大来说,中西部转移的往往是小规模的、面向国内的企业。
总而言之,纺织企业迁移是一个大的趋势,就是速度的问题。留下的产业正面临高端化、高附加值的转型。
目前整个沿海地区都在做产业结构升级,虽然会带来暂时性的转移阵痛,但对于这种迁移趋势,小编持乐观的态度,如果继续做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这些产业,对国家反而是伤害。我们是两头在外,原材料上游不断变贵,下游需求又在变弱,最后挤压中间的利润,我们做了很多不赚钱的事情,牺牲的代价是我们的环境和能源。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趋势正倒逼企业做技术研发创新。在方向上,业内人士不约而同都提到上游面料领域的创新,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目前材料学领域的创新仍然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等企业,其毛利率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
在下游,国内企业可以在设计和商业模式上创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去占领高附加值的市场。在生产流程上,纺织产业更需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创新,一方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另一方面或许可以解决纺织产业招人难题。
来源:绸都网、网络